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在《红楼梦》中,金陵十二钗无疑是众多女性角色中最为出类拔萃的,她们各具特色,其中还隐藏着两位“段子手”。有一次,情商极高的薛宝钗借王熙凤之口夸赞贾母,说道:“二嫂子再怎么聪明,也比不上老太太。”贾母听后回应:“凤儿嘴甜,难怪大家都喜欢她。”贾宝玉随即补充道:“如果只是会说话就讨人喜欢,那这些姐妹中也就凤姐姐和林妹妹最讨人喜欢了。”王熙凤的幽默感不难理解,毕竟她讲的笑话最多,也最精彩。说书的女艺人曾称赞她:“奶奶口才真好!奶奶要是说书,我们连吃饭的地方都没了。”每当她讲笑话时,全家上下都乐不可支,连小丫头们都忙着叫姐妹们来听:“快来听,二奶奶又在讲笑话了。”林黛玉虽然讲笑话的频率不如王熙凤高,但她的笑话却更有深度。王熙凤的笑话当场就能让人笑出声,而林黛玉的笑话则让人回味无穷。正如宝姐姐所评价的:世上的话,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说尽了,幸好二嫂子不识字,不太懂文雅,不过都是些市井笑话。而颦儿则用《春秋》的手法,将市井粗话提炼、删繁就简,再加以润色,每句话都意味深长。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两位“段子手”讲的笑话。先说王熙凤,她在第二回首次登场,贾雨村遇到冷子兴时,冷子兴形容她“简直是男子万不及一的,模样极标致,言谈又爽利,心机又极深细”,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她的形象。她言谈爽利,但在下人面前要保持威严,王夫人又很正经,丈夫贾琏又愚钝,常常无法理解她的机智。比如元春成为妃子后,她开玩笑说:“国舅老爷大喜!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!小的听说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,今日大驾归府,略备了一杯水酒掸尘,不知可赐光谬领否?”贾琏只能回一句“岂敢,多承”,所以她最多的玩笑话还是在贾母和姐妹们面前,尤其是贾母,她常常用斑衣戏彩来逗贾母开心,而贾母本就是府中的灵魂人物。“段子手”凤姐的头号技能就是她的口才,常常一大串说辞道来,新鲜有趣,绝不重复。比如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,她就开玩笑凑趣:一个老祖宗,给孩子们过生日,不拘怎么着,谁还敢争?又办什么酒席呢?既然高兴,要热闹,就说不得自己花费几两老库里的体己。这早晚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,意思还叫我们赔上!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,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,只是累我们。老祖宗看看,谁不是你老人家的儿女?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?那些东西只留给他!我们虽不配使,也别太苦了我们。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?光是这“金的银的圆的扁的”,就生动地描绘出了各种宝贝的模样,五台山也用得恰到好处。虽然姐妹们常笑话凤姐不读书,肚子里都是世俗趣闻,但像顺治皇帝这样的梗,她耳濡目染下也是信手拈来。五台山虽是送终的玩笑话,但对应的是升仙,所以不莽撞,且有讨好之意,果然聪明。再说第五十四回,更是为她的口才盖章。同样聪慧的贾母来了一出破解说书雷同梗,凤姐就给她倒酒润喉咙,说:罢,罢!酒冷了,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罢。这一回就叫做《掰谎记》,就出在本朝,本地,本年,本月,本日,本时。老祖宗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”,“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”,“是真是谎且不表,再整观灯看戏的人”。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杯酒、看两出戏着,再从逐朝话言掰起,如何?同样长长短短说了一篇,各种俗语无缝对接,这得益于凤姐的急智和记忆力。整部《红楼梦》中,她的才思来得极快,各种典故顺手拈来,往往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。比如她给姐妹们送茶叶,贾宝玉、薛宝钗都觉得茶叶一般,唯独林黛玉觉得好,她就再给林黛玉送,还说有事相烦。林黛玉也是个口角不让人的,就说“吃了一点子茶叶,就要使唤人了”,你看王熙凤如何回击:“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,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?”古代成婚有三茶六礼之说,三茶即订婚时的“下茶”,结婚时的“定茶”,同房时的“合茶”,“下茶”也称为茶定、受茶或茶聘,男方聘礼有茶,女方接受茶,也有接受聘定的意思。这是凤姐插科打诨的机智,钻了林妹妹的空子。又比如林黛玉、贾宝玉吵架,把贾母气到了,要她去哄,她一跑去两个人已经和好了,就笑他们“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,昨儿为什么成了乌眼鸡”,乌眼鸡形容真是妙,于是拉到贾母面前,形容两个人拉着手倒像“黄鹰抓住鹞子的脚,两个人都扣了环了”。她又擅长察言观色,林黛玉、贾宝玉惹恼了薛宝钗,对方一反击,这两个人就红了脸,于是她打趣“这们大热的天,谁还吃生姜呢?众人都说没有,然后又故意用手摸着腮,诧异道,既没人吃生姜,怎么这么辣辣的?”于是众人猜哑谜时,这四个人完成了一出戏。她跟贾母的生活细节更是惹人笑,无论出于何种心思,她对贾母是真好,每次哄着发笑,也是说“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,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,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,多吃了一点东西,大家喜欢,都该谢我才是,难道反笑我不成”,言语也是中肯。贾母是多聪明的人,你看她说自己“我如今老了,那里还巧什么?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,比他还来得呢”,她所疼爱的王熙凤、林黛玉乃至晴雯,都是机灵人物。她讲笑话时,也不忘说个十个儿子、十个媳妇的笑话,说惟有第十房媳妇儿聪明伶俐、心巧嘴乖,公婆最疼,结果是吃了孙悟空猴尿的缘故,于是凤姐儿就装“幸而我们都是夯嘴夯腮的,不然,也就吃了猴儿尿了”,尤氏她们就嘲笑“咱们这里头谁是吃过猴儿尿的,别装没事人儿”,薛姨妈和薛宝钗是一路人,就温和的找补“笑话儿在对景就发笑”。王熙凤和贾母是熟络惯了的,所以会有分寸的开玩笑,比如她常常送精细饮食给贾母吃,贾母也很得意,给薛姨妈炫耀,她倒不顺着竿子爬,反倒打趣“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,若不嫌人肉酸,早已把我还吃了呢”,这种常常以笑为孝的手法,就是她的诀窍。很多时候,她不光是说笑,这独一份的幽默背后,还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。比如贾赦欲讨鸳鸯为妾,鸳鸯不从不说,又是贾母头一个忠心的丫头,贾母也气得不行,你看王熙凤怎么做,先是正话反说,说贾母的错,把“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?调理的水葱儿似的,怎么怨得人要?我若是孙子,我早要了”,贾母说给贾琏,她又自嘲“琏儿不配,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,和他混罢咧”。为了让贾母情绪和缓,她又找着薛姨妈,陪着贾母玩牌,贾琏等回事的,也让他悄悄避开,玩牌时,更是和鸳鸯串通一线,故意让贾母赢,输了,还故意赖着不给钱,薛姨妈她们说她小气,你看她如何编排的:姑妈瞧瞧,那个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。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,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。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,牌也不用斗了,老祖宗气也平了,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。等到平儿怕钱不够,又送了一吊来。凤姐儿又说:不用放在我跟前,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。一齐叫进去倒省事,不用做两次,叫箱子里的钱费事。难怪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,推着鸳鸯,叫“快撕他的嘴”!这和林黛玉说笑有据可查还不一样,凤姐的笑话往往让人感叹从何处想来,这种奇思妙想简直是天真的,和她过度精明还不搭。她浓墨重彩讲笑话,还是在第五十四回,很有她的特色,先是一篇刚口: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,合家赏灯吃酒,真真的热闹非常。祖婆婆、太婆婆、媳妇、孙子媳妇、重孙子媳妇、亲孙子媳妇、侄孙子、重孙子、灰孙子、滴里搭拉的孙子、孙女儿、外孙女儿、姨表孙女儿、姑表孙女儿……嗳哟哟!真好热闹!等到把所有人胃口吊起来了,闹作一团,生怕被她拿来取笑时,她说“人家这里费力,你们紧着混,我就不说了”,于是大家忙静下来,听她讲,她则正颜厉色补道“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,吃了一夜酒,就散了”,众人还怔怔的还等往下说,就没了,凤姐这一点,倒是很像冷笑话鼻祖。她讲笑话,又很会拿捏节奏,比如这个冷笑话过后,她又说:再说一个过正月节的,几个人拿着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,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。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,就偷着拿香点着了。只见“噗哧”的一声,众人哄然一笑,都散了。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,没等放就散了。于是大家又懵圈,湘云这样的急性子就会问“难道本人没听见”,她才会画龙点睛道“本人原是个聋子”,引来众人大笑,这还没完,毕竟天晚了,她就借着笑话收尾“外头已经四更多了,依我说:老祖宗也乏了,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——散了罢”,于是闹呵呵就结束了夜宴。王熙凤说到此,就可以也聋子放炮仗——散了罢,至于《红楼梦》的隐藏“段子手”林妹妹,又走何种路线,且留到下回去说。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