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推荐马伯庸的《三国新语》,这部作品既诙谐幽默又蕴含深厚学识,表达含蓄却通俗易懂。之前收藏的原文不知为何找不到了,只好从百度贴吧重新找了一篇,希望没有遗漏重要内容……
PS: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百度搜索,基本上都能找到解释
★之一
建安十七年,塞北送来一盒酥。曹操在盒上亲笔写下“一合酥”三字,放在案头。杨修进来看到后,竟取出勺子与众人分食。众人不解,杨修解释道:“盒上明明写着’一人一口酥’,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?”众人听后大喜,将酥一扫而空。荀彧因病迟到,见到空盒后疑惑地问杨修:“这是何物?”杨修答道:“这是丞相的赏赐,您可自取。”荀彧打开盒子发现是空的,于是服药自尽,享年五十岁。谥号敬侯。
★之二
后主刘禅的敬哀皇后是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女。建安五年,夏侯渊有个十三四岁的女儿在郡中采樵时被张飞掳获。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女子,便娶为妻子,生下敬哀皇后。章武元年,后主尚未立后,诸葛亮与群臣上奏:“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贤良淑德,年方十七,宜立为皇后。”后主遂纳其为后。诸葛亮去世后,有人建议在成都为其立庙,后主未允,民间因此有后主怨恨诸葛亮的传言。
裴注引《敬哀别传》记载:“张飞容貌威武,身高八尺,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;夏侯渊则虎背熊腰,彪腹狼腰,都是当世勇将。”
★之三
曹操与马超在潼关交战。西凉兵勇猛异常,骑兵冲锋,曹军不敌,溃败而逃。曹操混在乱军中,马超策马紧追,大喊道:“长须者,曹操也!”曹操闻言大惊,割须弃袍,用旗角遮面,才得以逃回本营。众将前来慰问,曹操抚膝痛哭:“若有关羽在侧,我必不至于此。”众将问:“丞相是否思念关将军的武艺?”曹操答道:“我思念的是他的美髯。”
★之四
明嘉靖年间,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天一阁,收藏古籍善本,精心保护,藏书达七万余卷。一次仆役不慎失火,护院无奈用水扑救。火灭后,范钦检查古籍,发现《三国志》与《范文正公集》两书叠在一起,页面粘连,字迹混淆。范钦翻开《诸葛亮传》,见上面仍有水渍痕迹,写道:“臣亮言: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。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
★之五
关羽镇守荆州时,有两个女儿,一名嫣,一名容。孙权派使者前来求亲。关羽心中暗喜,但不知该选哪个女儿,犹豫不决。使者再三催促,关羽召来二女,问道:“汉吴联姻,国之大事,你们谁愿承担?”嫣年方十四,颇有父亲风范,毅然上前应允。关羽大喜,对使者说:“吾女嫣,可嫁权子。”
使者惊愕未言,回江东后禀告孙权:“关将军傲慢无礼,竟说虎女岂能嫁犬子。”孙权大怒,遂北降曹魏,联合攻荆。
关羽,字云长,河东解县人。当时燕赵与江南方言差异极大,北方人说话沉浊,南方人则显得轻浮,双方难以沟通,常因听错而产生误会。
★之六
曹操生性多疑,担心死后陵墓被盗,留下遗令:“天下尚未安定,不必遵循古制。葬后不设陵寝,用百匹马踏平,种上青稗。来年无人知我葬处。”曹丕含泪答应:“儿臣谨遵父命。”于是按曹操遗令,不设砖石,不围墓穴,只在墓前立石驼两对,石人一双,四时祭祀。
★之七
刘备在荆州数年,一日与刘表同席,忽然流泪。刘表问其故,刘备答道:“我常年骑马征战,大腿肌肉紧实。如今久不骑马,髀里肉生。岁月如梭,老之将至,功业未成,因此悲伤。”刘表淡然一笑,安慰道:“玄德不必忧虑,你抚摸的是我的大腿。”
★之八
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。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,夜入营帐,询问粮草情况。曹操谎称:“足够一年之用。”许攸说:“明公欺我。”曹操改口:“半年尚可支撑。”许攸不语,冷笑不语。曹操离席谢罪:“仅余月余。先生何以知晓?”许攸笑而不答。
《三国志·许褚传》记载:许褚字仲康,谯国谯人。身高八尺余,腰围十围,容貌雄毅,力大无穷,好酒食,食量惊人,每次赐食,大快朵颐,左右侍从数人才能供应,曹操甚为器重。后随曹操讨伐袁绍于官渡,常侍左右。
★之九
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。于禁、庞德等率军救援,皆被击败。曹操又派徐晃救援,并遣徐商、吕建增援。两军会于四冢。关羽与徐晃素来交好,远远交谈,只叙旧情,不谈军事。不久,徐商、吕建军至,徐晃下马传令:“得关云长首级者,赏金千斤。”关羽大惊,对徐晃说:“兄长,此话何意?”徐晃答道:“此乃国事。”
★之十
袁绍是庶出,常以此为憾。一次马超来访,袁绍对他说:“我恨自己不是嫡出,常被袁术等人嘲笑。孟起也是庶出,想必明白我的心情。”马超从容答道:“我庆幸自己不是嫡出。”
《白虎通义·姓名》记载:“嫡长子称伯,庶长子称孟。”
★之十一
魏延在蜀中,每次随诸葛亮出征,都请求领兵万人,与诸葛亮分道会师潼关,但诸葛亮为求稳妥,始终未允。魏延心中愤懑,又与杨仪不和,认为诸葛亮偏袒杨仪。多年后,魏延常感腹部绞痛,发作时汗如雨下,无法骑马。医者诊断:“将军因情志所伤,忧思恼怒,导致胃腑受损。此乃吞酸之症。”魏延求医问药,医者说:“或许与您的名字有关。”
《魏延别传》记载:“魏延,字馈阳,义阳人。少时慷慨,乐善好施,曾言:’但有寸金,必馈吾乡。’故字’馈阳’。后因不祥,改之。”
★之十二
孟德刺杀董卓失败,被陈宫抓获。陈宫感其志,亲自释放,随其同行。途中宿于吕伯奢家中。陈宫早睡,独居一室。曹操与伯奢同床夜话。伯奢说:“我听说黄土因其仁厚,能承载万物。轩辕主后土之气,庇佑百姓。您是否愿效仿轩辕,承担天下之责?”曹操慨然答道:“我自当砥砺心志,肩负天下重任。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”陈宫起夜,只听到后半句,心中不安,遂弃曹操而去。
★之十三
曹操在许都大宴群臣,天子在席。酒酣耳热之际,曹操持酒樽走到天子面前,醉醺醺地说:“陛下可知,若无我,天下不知几人称王,几人称帝?”天子也醉了,答道:“袁本初、孙仲谋、刘玄德,与朕共四人!”二人大笑,畅饮至天明。次日醒来,皆醉意未消,忘记前事。左右无人敢提,君臣关系如常。
★之十五
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,并赠送大量美人珍宝,意图以奢靡生活消磨其志。刘备在吴中住了三月,乐不思蜀。一日出游,见江边一块青石,便祝祷:“若我能离开东吴,返回荆州,当一剑劈开此石。”说罢挥剑,火光四溅,青石应声而断,众人称奇。刘备仔细查看,说:“或许是误中,不妨再试一次。”
《古今名物通考 石篇》记载:金陵有十字纹“恨石”,上有两道剑痕,传为三国时蜀先主所劈。
★之十六
芒砀山中产一种异蛇,尖头扁腹,通体青鳞,当地人称之为陈思王。有人不解,熟知风土者解释道:“此蛇剧毒,咬人后七步即毙,尸体倒伏,故以曹植之名命名。”
★之十七
建安年间,西域有一力士,黑面虬髯,勇猛好斗,三十六国无人能敌。他随商人入中原,遍访猛士。时人皆称蜀中有张飞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力士辗转至成都,刘备派车骑将军迎战,不敌。刘备惊叹:“不料此胡人竟胜我弟!”
力士得意洋洋,返回西域后常自夸:“中原人物虽盛,却无人能敌我。当铭记此事,以励子孙。”遂改名“赛翼德”。后子孙繁衍,此名成为大食俗名。
★之十八
马超降刘备后,虽非旧部,却备受重用。诸葛亮担心刘备旧部不满,便写信解释:“孟起文武双全,雄烈过人,一世之杰,黥布、彭越之辈,不及关羽之绝伦逸群。”信写毕,命书佐抄录数份,分送关羽、张飞、黄忠处。
★之十九
凉州多产骏马,皆为良驹。中平三年,董卓得一匹凉州马,喜其雄骏,养于营中,取名赤菟。永汉元年,董卓进京,将赤菟赠予吕布,命其杀丁原。吕布得马甚喜,驰骋如飞;至建安三年,曹操诛吕布于徐州,将赤菟赠予关羽,关羽欣然接受,不离左右。建安二十四年,吕蒙袭荆州,关羽败走麦城,行不及半日,为追兵所杀。赤菟数日不食草料而死,世人誉之为“忠义”。
《伯乐相马经》记载:“马种如人,贵在年少。寿逾三十、齿白者,纵是良驹,亦不堪用。”
★之二十
明人《玉堂漫笔》记载:正德年间有一学子,仪表堂堂,相貌不凡,俨然文曲星下凡。乡试时,主考官见其相貌奇特,取卷阅读,笑批:“真河北名将也。”学子不解,同窗以诗解之:“可怜白马死,难免延津亡,河北真名将,到此梦黄粱。”
◆之二十一
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,猇亭击败刘备,志得意满。一日大宴群臣,酒至半酣,问:“曹操比我如何?”
张昭答:“曹操寡谋。”
又问:“刘备比我如何?”
张昭答:“刘备亦寡谋。”
孙权大笑:“我有何不及二人之处?”
张昭不语。次日,左都督程普暴病身亡。
◆之二十二
曹操攻破荆州,曹丕随父在军中,率军直奔南阳孔明家,见一妇人痛哭,曹丕上前喝问,妇人答道:“妾乃诸葛亮之妻黄氏。因孔明随刘备出征,不肯远行,故留于此。”曹丕欲立大功,命左右拿下,按剑坐于堂上。
曹操率众将入卧龙岗,至诸葛草堂,黄氏出拜:“若非世子保全,妾家难保,愿为世子执箕帚。”曹操见后说:“真吾儿妇也。”遂命曹丕纳之。曹丕大悔。
◆之二十三
曹操屯兵斜谷,夏侯敦入帐请示夜间口令。恰逢厨官端上红烧肉,曹操随口说:“红烧肉,红烧肉!”夏侯敦传令众将,皆称“红烧肉”。行军主簿杨修见传“红烧肉”,便命随行军士收拾行装,准备归程。夏侯敦大惊,请杨修入帐询问,杨修说:“从今夜口令可知,魏王不久将退兵:红烧肉外焦里嫩,油而不腻。魏王外示强盛,内实疲敝,明为贪取,暗无战意。来日必班师,故先收拾行装,免得到时慌乱。”夏侯敦叹服:“公真知魏王肺腑!”遂也收拾行装。曹操闻讯大惊,召杨修质问,杨修以红烧肉之意作答。曹操大怒:“汝怎敢造谣,乱我军心!”命刀斧手推出斩之。
◆之二十四
关羽死后,其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,献与孙权。孙权赐马忠骑坐。潘璋对马忠说:“昔日董卓以此马赐吕布而吕布死,曹操以此马赐关羽而关羽亡,赤兔虽好,恐妨主,望君慎之。”马忠不听。后马忠与刘备战于猇亭,两军交锋时,赤兔前蹄忽陷,马忠大呼:“赤兔,赤兔!今日妨我!”遂被关兴所杀。
◆之二十五
刘备败走长坂,文聘拦住,刘备骂道:“背主之贼,有何面目见人!”文聘羞愧,引兵自投东北而去。张郃拦住,刘备骂道:“背主之贼,有何面目见人!”张郃羞愧,引兵自投西北而去。许褚拦住,刘备拍马望南而去。
◆之二十六
关羽被害后,刘备欲报仇,忽报东吴有使送书至。刘备拆阅,书中写道:“孤与皇叔,皆为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