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,世界上有两种逻辑,一种是普通的逻辑,另一种则是保险逻辑。
普通逻辑的应用范围广泛,这是众所周知的,而保险逻辑则主要出现在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中,其主要目的是刷存在感并试图影响你的思维,如果不加以注意,很容易被其迷惑。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。
保险逻辑1:制造吸引人的假数据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图片。
乍一看,似乎很有道理?但仔细思考后,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对劲,具体是哪里不对呢?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,100万保额的重疾险只需要3万?
这是否意味着性价比有问题?哈哈,你的直觉是对的,确实有问题。
重疾险每年支付3万确实可以获得100万保额,但重疾险是长期保险,按照这个价格,可能需要支付20年,如果曾先生一直健康,他的50万存款可能还不够支付保费。
尽管如此,保险仍然是必要的。保险可以帮助防范未来的不确定风险,但需要与家庭预算相匹配,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。
保险逻辑2:不讨论产品,转而谈论公司情怀
当大品牌的产品被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挑战时,业务员常常会说:“我们是大公司!理赔速度快,产品有保障!”甚至会在朋友圈中发表一些不实之词。
但我想指出,保险公司没有一家是小公司,因为成立保险公司至少需要2亿的注册资本,你能说这样的公司是小公司吗?
此外,理赔速度并不是由保险公司决定的,而是由《保险法》严格规定的,所以不用担心,具体内容请看红框。
最后,关于理赔案例,我可以负责任地说,这些案例往往是假的!住院医疗险通常对宫外孕是免责的,除非有特殊约定才会报销,至于甲状腺癌的赔付标准,早已被监管部门规定,各家公司都一样,不要在朋友圈吹嘘!
我认为,我们应该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,不要只听信保险代理人的一面之词。
保险逻辑3:大量灌输鸡汤,制造恐惧和焦虑
我们卖的不是保险,而是爱与责任的鸡汤?
虽然我承认,适量的鸡汤对健康有益,但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上火,尤其是那些推荐教育金的鸡汤。
这些演示通常以最高档次进行,实际收益远没有这么多。
当然,有些教育金产品确实有保证收益,但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,避免被忽悠。
但我想再强调一点。
一个家庭首先应该购买的保险是百万医疗险,几百元就能撬动百万医疗费用。接下来是重疾险、寿险和意外险,这些保险购买后,如果还有余力,才考虑带有理财性质的保险,这一点一定要记住。
总结
我国有超过800万的保险代理人,人数众多,素质参差不齐,有些代理人使用各种套路和角色扮演,只要效果好,即使误导也不在乎。
这种行为可以用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来形容。不过,任何行业都有好有坏,我们不能一概而论,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辨别,良心卖家还是存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