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狗狗的经典语录(四川笑话段子老茶客|关于狗狗的方言段子)

苟明奇

在汉语中,“狗”一词常被用来象征忠诚与卑微。

刘邦曾将他麾下的英勇将领称为“功狗”,以此比喻他们的忠诚与勇敢。然而,更多时候,“狗”在人们的口中并非褒义词,如土龙刍狗、喪家之狗、狗苟蝇营、狗盗鼠窃、狼心狗肺等,这些词汇都带有贬义。其中,“狗屁不通”和“国狗”两个词尤为令人费解。前者将不通顺的言论或文章与狗的放屁行为相联系,而后者则用“国狗”来比喻那些陷害忠良的奸臣,尽管他们已跻身国家之列,却仍不受欢迎。

在方言中,“狗”也常被用作骂人的词汇。四川人常用“狗x的”作为口头禅,几乎每天都会说。其他一些与“狗”相关的方言词汇,则与狗的某些习性有关。

南充人用“狗得很”或“狗眉狗眼的”来形容吝啬或抠门的人。这是因为小狗护食,一旦有人试图拿走它的食物,它就会反击。此外,狗怕热,在炎热的天气里,它们会躲在阴凉处不愿动弹。这时如果有人试图拉它,它会瘫软在地,任由人拖拽,由此产生了“耍死狗”一词,用来形容人偷懒、装病或耍无赖。北方人常说的“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”,实际上是在隐晦地骂人是狗。

相对而言,方言中与“狗”相关的词汇中,中性的或稍带正面意义的似乎比书面语更多一些。这可能是因为方言更具草根性,当普通百姓用方言谈论狗时,少了一些轻蔑,多了一些亲近。

小狗吃东西时狼吞虎咽,南充方言中的“狗儿子干净”就是比喻像小狗舔过的碗一样干净彻底。

此外,南充人用“变狗”来形容小孩生病,既有忌讳说“病”字的缘故,也表达了对孩子的怜惜。明代顾起元在《客座赘语》中解释:“嘲事之失度、人之失意也曰狗”,可见狗在人们心中有一种可怜的形象。甚至在英语中,dog也带有不高兴或不幸的意味。

一般来说,有家的狗并不可怜,它们只是装可怜,喜欢摇尾乞怜。而流浪狗没有家,那是真可怜。我办公室的窗户正对一个宿舍大院,院里一位老人去世后,留下了一条丧家之犬,成天在院里流浪。与我们办公楼隔街有一家小卖部,店主老头儿似乎认识它原来的主人,每当它来,他就会给它剩饭剩菜。

很长一段时间里,没人知道它晚上在哪里过夜,白天会去哪里,但它每天都会出现在小卖部门前。有一天,打狗队来清理流浪狗。它拼命逃向小卖部,但店主临时离开了。也许它是来寻求最后的庇护,也许它只是来见他最后一面,总之,到了这里,它再也不逃了……店主闻讯赶来后,只看到墙脚一小滩未完全擦干净的血迹。我在四楼的办公室里,清晰地听见他喘着气,反复说:“哪恁闷狠嘛,别个毕竟是一条生命嘛……”

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