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话搞笑短句子(四川方言笑话段子四川话有多搞笑)

最近,一位湖北网友在网上求助关于儿菜的烹饪方法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四川网友纷纷在线分享儿菜的各种做法,许多人表示从未听说过这种蔬菜。在四川,儿菜也被称为抱儿菜或南充菜。

说到菜名,四川方言中的菜名颇具特色。比如,豌豆尖被称为豌豆颠颠,红薯尖叫做红苕颠颠,空心菜则被称为藤藤菜。红苕在四川指的是红薯或地瓜,而地瓜在四川则指的是凉薯。荸荠在四川话中叫做zi gun er,菌肝儿则是指鸡胗或鸭胗。油麦菜在四川被称为莴笋,而凤尾则是莴笋尖。

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,四川方言中喜欢使用叠词和儿化音。比如,树叶被称为树叶叶,树林叫做树子林林,花被称为花花,菜叶叫做菜叶叶,苗被称为苗苗或秧秧,昆虫叫做虫虫,被子则被称为杯杯。教练在指导时可能会说:“前面有个弯弯,注意点,别开到坡坡坎坎抵下克了。”

草弄弄、渣渣、荡荡、沟沟这些词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卖萌的感觉呢?吃饭在四川话中叫做吃莽莽,喝牛奶叫做喝牛beibei,喝开水叫做喝开开,喝水叫做喝水水,吃肉叫做吃嘎嘎,睡觉则叫做睡告告。

四川人说话时喜欢在词尾加个“儿”字。比如,豆花儿、脑花儿、要花儿、麻花儿、蹄花儿、豆腐干儿、萝卜干儿、葡萄干儿、菌肝儿、心肝儿。脸在四川话中叫做脸巴儿,手臂叫做手杆儿,腿叫做脚(jio)杆儿,膝盖叫做克膝头儿,嘴巴叫做嘴巴儿,屁股叫做屁儿,猫叫做猫儿,狗叫做狗儿,兔叫做兔儿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,大家可以自行想象。

还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言。比如,有人说“我的hai子掉水里了”,别人可能会误以为是孩子掉水里了,赶紧跳下去救,结果发现水里只有一只鞋。原来在四川话中,hai子指的是鞋子,而孩子则叫做娃儿。

脚在四川话中叫做jio,豆花儿则被称为灰妹儿。豆花儿其实就是将豆子磨成浆后烧开,沥去豆渣,剩下的豆浆加热后加入卤水制成的,算是豆腐乳的前身。

被子在四川话中叫做铺盖,玉米叫做苞谷。上化学课时,老师会说“熄灭酒精灯要盖盖盖”,前一个“盖”是动词,表示盖起来的意思,后面的两个“盖”则是名词,指的是酒精灯的盖子。

“你要咋子”、“你要爪子”、“你要啷个嘛”都是“你要干嘛”的意思。洗澡在四川话中叫做搓甲甲,摆龙门阵并不是指摆八卦阵法,而是聊天的意思。裸上半身叫做打光董董,裸下半身叫做打光叉叉,内裤叫做摇裤儿。有一种愤怒叫做鬼火冒,有一种火冒三丈叫做毛焦火辣,角落叫做咔咔国国,大声喊叫叫做惊抓抓,偷懒叫做梭边边。假打意思是假的,日白意思是说谎或吹牛,脑袋叫做脑阔,个人爬就是滚的意思,一天过场多意思是一天到晚作怪,闹麻求了就是特别吵特别闹的意思。

据说全国人民都能听懂的四川话骂人词汇包括mmp、hmp、mlgb、瓜兮兮、瓜娃子、憨包、哈板儿、龟儿、龟孙儿、仙人板板(类似于小祖宗)、癞隔包(癞蛤蟆)、宝器、胎神。比如,A问公交车上有没有锤子,B回答:“有个铲铲。”A接着问:“不是说锤子吗?怎么说没有铲铲!”

四川方言中的起名也颇具特色。厕所叫做茅斯,蜻蜓叫做丁丁猫儿,猪叫做猪niuniu,鱼叫做鱼摆摆,鸡叫做鸡蝈蝈,蟑螂叫做偷油婆,屎壳郎叫做推死婆儿,飞蛾叫做飞蚊儿,蚯蚓叫做确蛇儿。

还有一些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方言词汇。开黄腔=胡说八道,黄了=失败了,洋盘=洋气,不存在=没问题,算求了=放弃了,幺不倒台=很了不起的样子(带有讽刺意味),该背时=活该(带有幸灾乐祸的意思),妖艳儿=作怪或装怪。硬在四川话中发音为eng,硬是用四川话讲是eng是,樱桃叫做enter,听起来有点英语的感觉。

还有一些搞笑的语气词。哦豁,表示可惜、惋惜或感叹。特别香叫做pen香(四声),特别丑叫做乓臭(轻声),特别白叫做xun白(四声),特别黑叫做黢黑,特别甜叫做min甜(轻声),特别苦叫做gua苦(二声)。表示赞同或肯定时,可以说“巴适得很”。

千万别向四川人问路。如果你想问学校怎么走,他们可能会说:“从那个边边上梭下去倒拐,抵拢就到了。”你明白了吗?

还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歇后语。比如,死鱼尾巴,不摆了。茅斯头打电筒,(照屎)找死。阎王爷长麻子,鬼点子多。猫儿抓糍粑,脱不了爪爪。坟山里头撒花椒,麻鬼。乌龟骂王八,彼此彼此。

还有很多搞笑的方言,有空再一一列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