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邱亮审核 | 黑大山说书、唱戏、讲相声,回首人生,过得刚好。郭德纲首次回顾自己四十多年的江湖经历,荣辱浮沉,冷暖自知,自浊自清自安然。书中文字记录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,以及对人生、相声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感悟。行文冷静,不煽情、不夸张、不做作、不隐瞒、不回避。这本书充满了鲜明的郭式风格,嬉笑怒骂皆成文章,妙语连珠,语言幽默风趣,读来令人捧腹,带来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,仿佛在听他的相声一样过瘾。
今天,我要为大家推荐一本相声大师郭德纲的著作——《过得刚好》。我手头这本是2025年全新修订版。这本书最初名为《人在江湖》,讲述了郭德纲在相声江湖中的坎坷经历,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。
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,郭德纲在前半部分对曾经攻击过他的同行进行了反击。正如他在节目中常说的那样,与同行沟通是最难的:你跟他说艺术,他跟你讲道德;你跟他讲道德,他跟你谈品位;你跟他谈品位,他跟你聊文化;你跟他聊文化,他跟你扯孔子;你跟他扯孔子,他跟你装孙子。
显然,某些相声艺术家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伤害。作为外人,我们无法了解其中的细节,也无法轻易评价。更不敢劝郭德纲大度,因为他曾经历过至暗时刻,甚至说过:“不明任何情况就叫你一定要大度的人,这种人你得离他远一点,雷劈他都会连累到你。”这句话背后,隐藏着多少痛彻心扉的经历。没人走过他的路,就别劝他大度。大度和原谅,在某些情况下真的毫无关系。
我们只谈郭德纲的书。这本书的风格独特,句子短小精悍,多为四字、五字或七字,常引用古诗文,但经过他的修改,既保留了古风,又通俗易懂。读完这本书,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。
一个自称“相声界小学生”的人,文化底蕴竟如此深厚。郭德纲曾在相声中说过:“人可以不上学,但不可以不读书,读书是一辈子的事。”显然,他自己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。
这本书分为几部分:郭德纲的微博集锦、相声段子、相声圈的旧事等。全书共58个小主题,各具特色。书中内容丰富多彩,以下是我感触较深的几点:
首先,他经历过巨大的苦难。郭德纲坦言,他对舞台毫无恐惧,除了相声,他没有其他爱好,不抽烟、不喝酒、不打牌、不跳舞,也没有应酬。相声是他生活的全部,台上说相声,台下琢磨相声。
他曾是一名北漂,1988年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混日子,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相声界的大腕。待了两三年后,他离开了。1994年,他再次进京,漫无目的地闯荡,但不久后又离开了。1995年,他第三次进京,开始急功近利,梦想赚大钱,结果被现实狠狠打醒。
最穷困时,他靠大葱和挂面度日;最沮丧时,他扶着栏杆一边哭一边给自己打气。他无助、迷茫,看不到未来,也不能回家。后来,他渐渐有了些名气,面对“相声要死”的质疑,他决定死磕到底,证明自己。
于是,他从一个小茶馆开始说相声,最终成立了德云社。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。最凄凉时,台下只有一名观众,但他依然坚持为这唯一的观众表演。
有趣的是,那位观众举手表示想上厕所,场面一度尴尬。郭德纲早年为了生存,曾在商场橱窗里吃喝拉撒48小时。如今他拥有的一切,都是他应得的。
其次,他用作品回击争议。书中收录了《你要高雅》《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》《我要反三俗》等经典作品的全本,还有许多段子和返场小段。郭德纲在早年被打压时,将自己的嫉恶如仇写进了相声作品,这些作品如今已成为经典。为什么老纲丝最喜欢“我”字系列?因为这些作品的灵魂,正是郭德纲自己。
谁不怀念2005年那个拼命说相声的郭德纲?如今的明星大多靠粉丝控评来回应争议,能用作品回击争议的少之又少。当然,郭德纲的电影作品不算。
郭德纲回忆,早年他在安徽录节目时,每期酬金从五千降到四千,再到三千、两千、一千,最后被辞退。能屈能伸,方为真英雄。后来,他大火后,那个节目团队又来找他道歉。他感叹道:“还得有本事啊。谁有本事,谁制定规则。”
读《水浒传》时,宋徽宗和高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宋徽宗除了不会当皇帝,其他样样精通,可惜历史开了个玩笑。高俅则是个专业的地痞流氓,却混到了京营殿帅的位置。他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,人际交往和处事手段至今仍令人叹服。
有人说郭德纲低俗,其实他的相声里有很多读书的感悟。看过他的文章后,你会发现他的文笔带着文言古风,却又通俗易懂,绝对是个文人。相比之下,学历真的重要吗?有学历没文化的人比比皆是。
郭德纲是真的热爱相声。传统相声原本有1000多段,经过后人的努力,如今只剩200多段。这不是段子,而是事实。
郭德纲和德云社不断整理、重演,拯救丢失的相声段落。这不是为名利,而是出于对相声的真爱。2025年,德云社15周年庆时,郭德纲动用几百人,花费四个月时间排练了相声剧《中国相声史》,从民国演绎到现代。然而,台下观众却一片嘘声,他们只想听段子,不想了解相声的历史。从此,德云社不再碰过于高雅的内容,俗成了他们作品的核心,当然,这里的“俗”指的是通俗。
这本书由许多小段组成,下面我挑选一些经典段落与大家分享:
人在天涯,身不由己,风雨踏歌行。江湖子弟,拿得起来放得下。放不下,也得放。活一百岁的没几个人,开心就笑,不开心待会儿再笑。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强,跟谁较劲都是跟自己较劲。一辈子,忍一忍也就过去了。
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,钩不着亲人骨肉;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,打不散无义宾朋。英雄至此,未必英雄。大英雄手中枪翻江倒海,抵挡不住饥寒穷三个字。有钱男子汉,没钱汉子难,何况一帮说相声的呢?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,终于我们也看见了花团锦簇,我们也知道了彩灯佳话。那一夜,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。
我养了一只蝈蝈,蝈蝈装在葫芦里,叫得很开心。有人指责我,这么狭小的空间,把它放到广阔天地多好。但是放出去它又会被冻死,到底冻死还是关在葫芦里?人活一世很难,我不做事有人骂我,做这些事也有人骂我。这些都是别人的事和我无关。我一张嘴劝解不了所有人,小人也要活着,所以我释然了。而且现在岁数也大了,也不像二十来岁三十岁出头的时候火气那么旺,老去解释,大可不必。人生在世就是让人笑笑,偶尔也笑话笑话别人。
伤情最是晚凉天,憔悴斯人不堪怜;邀酒摧肠三杯醉,寻香惊梦五更寒。钗头凤斜卿有泪,荼蘼花了我无缘;小楼寂寞新雨月,也难如钩也难圆。
品人情冷暖、世态炎凉,观荣辱纷争、死走逃亡,自浊自清自安然。台上笑传千万,台下苦闷凄惶。遇好晴天、好山水、好书、好字画、好花、好酒、好心情,须受用领略,不虚度。人生苦短,一定要知恩、知足、知命、知道、知幸,心不贪荣身不辱。杨柳风、梧桐月、芭蕉雨、梅花雪、香椿芽、野菜根、茄子把、豆腐泥、俗与雅、素与荤,全能招呼,人生一乐也。什么叫草根?其实草根很便宜,人参、灵芝冬虫夏草,都是这些不上档次的东西,我们比了人家大棚里的香椿芽、韭黄。
喜欢我的,请把左手举起来,喜欢于谦的,请把中指伸出来。风前看月,后观灯。霜前菊冲,雪后梅丰。醉中论剑,梦里歌声。
一弟子看娱乐新闻大怒,我笑着讲了个故事。孔夫子周游列国,途经齐鲁。一凶汉拦住大路,问圣人:一年有几季?孔夫子笑道:一年有三季,春夏秋。凶汉满意而退。孔门弟子颜回、子路不解,问师因何四季改三季?夫子曰:凶汉乃屎壳郎成精,每年冬季入粪堆,其一生只见三季。所以这种屎蛋变的,别跟它抬扛。
半台半掩半纱窗,半倚半靠半外张。半拉金钩挂住半边青纱帐,半轮明月半阴半暗半照半边墙。左手端起多半杯少半杯半杯葡萄酒,右手掐下青半朵红半朵半朵蜜海棠。半张文书半张纸,半床锦被半张床。半股风吹树叶半枯半黄半落阶沿上,半夜里半梦半醒檐前铁马响叮当。躲在半边半思想,叹人生半口黄连半口糖。
夏日炎炎,夜短天长。浓荫柳树,飘荡荡倒影入池塘。湖中水潺潺响,岸边上三五知己,看晚霞似锦映夕阳。风阵阵,荷莲吐芬芳,黄莺喧嚷,蝴蝶双飞过粉墙。压住尘嚣堪称风雅,真不真假不假,真与假且自乘凉。名利场中,游船来往。是非坑内,无限风光。忽听弄笙簧,三弦四胡琵琶音嘹亮,高低婉转好行腔。不与君子斗名,不与小人斗利,不与权贵斗势,不与天地斗巧。内不整,则外佞。没有瓦岗散将,哪来盛世兴唐?天大的事,忍一忍就过去了。
精选段子分享完了。这种水平,谁再说他只是小学生,你就得找出比他水平高的初中生来,我就信。
不知道为什么,一想到郭德纲的经历,我总能想起另一个人——民国初期的梅兰芳。我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中了解到,梅兰芳曾觉得京剧不能一成不变,于是大胆创新。这一改,老百姓鼓掌叫好,但同行们却不愿意了,甚至对他进行迫害。因为大家都去看他了,其他同行卖不出票了。直到他得到全国老百姓的热捧,争议才结束。
我觉得郭德纲对相声的改革,与梅兰芳的经历非常相似。我真心希望郭德纲能坚持到最后,不为别的,就因为他始终以观众为本,以人民为中心!通过相声,继续为人民服务。好了,这本书讲完了。说书、唱戏、讲相声,回首人生,过得刚好。讲述人生四十多年的江湖过往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迄今为止,郭德纲首次回顾自己的人生,荣辱浮沉,冷暖自知,自浊自清自安然。
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,以及对人生、相声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思考。行文冷静,不煽情、不夸张、不做作、不隐瞒、不回避。这本书充满了鲜明的郭式风格,嬉笑怒骂皆成文章,妙语连珠,语言幽默风趣,读来令人捧腹。字如其人,郭德纲的书就像他本人一样,从内而外散发着“通透”二字。让老百姓体会到,即使生活艰难,也要有乐趣和智慧。这本书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,就像他的相声一样过瘾。
长按下方二维码,关注驻马店教育云。
驻马店广播电视台、驻马店市电化教育馆
原创《亮哥说书》栏目
终身学习,从读书开始!